一
1985年1月下旬,我在崇文区文化馆于白纸坊中学举办的诗歌夜校,第一次见到了顾城。当时我是798大山子地区比较少见的诗歌青年,就想把诗写成“今天”诗人那样、写成地下诗人那样、写成朦胧诗那样、写成现代派那样。顾城是我们诗歌夜校的授课老师,我也是直奔他而来,想问问他——水滴一刹那,怎样就放大了夕阳?这可是顾城当年在朦胧诗领域,用通感通吃天下的名句。
顾城出现,戴着一顶象征他个性气质的白色厨师帽。搁现在,叫行为艺术;搁过去,叫什么不知道。用当下最潮的话说就是:顾城当时那种旁若无人而人若无旁的状态就叫——高端大气走偏锋!
于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瞬间惊呆了,全场鸦雀无声。
顾城的目光游离而空幻,闪现出与世隔绝的光芒,他就像一个受伤的孩子,黑眼睛无辜而透明,与世界之间,拉起一道长长的警戒线。他的眼睛不看任何人,只看教室对面的墙壁和天花板,偶尔也看看窗外的夜色,夜色被他看得愈加凝重。他讲着讲着诗,就进入纯粹状态,陷入自我不能自拔。这时他的脸上,会泛起童话般的光泽。而这童话般的光泽,竟然在1993年新西兰的10月,转化成绝望的杀气。顾城那种宁静而又不安的氛围在向你逼近,仿佛要带着你去一同受伤。而当你被顾城的眼神气息以及他的精神惯性摄住心魄时,你绝对情愿跟他一同去受伤,甚至愿意替他受伤。
没错,初见顾城,感觉与我通过那首《来临》对他的判读基本一致,他的确是——呼吸是云朵,愿望是歌声。还有一个内在的感觉就是——他貌似柔风吹拂的内心实际上早已坚壁清野,没有哪位心灵高手能随便进入他的内心,当然,个别女人除外。于是沉寂的冬夜寂静的教室中,悄然响起顾城那愿望的歌声——《我承认》:
我承认
看见你在洗杯子
用最长的手指在洗
水奇怪地摸着玻璃
你从那边走向这边
你有衣服吗
我看不见杯子
我只看见圆形的水在摇动
是有世界
有一面能出入的镜子
你从这边走向那边
你避开了我的一生
顾城安之若素地念着诗,吐纳字句的感觉像是在木鱼声声禅音袅袅。可是,浅浅字句突然就像扎了你一针,词语在寂静之中层层展开,就要迎来一个尖峰时刻,却又倏然转向谷底。顾城,将意象在刺出之际轻盈收回,让我们猝不及防,愣在半途。
念完诗,课即散,顾城准备撤,谢烨自然上前呵护,温情地将一条长围巾为她的男人围好,仿佛围住了顾城的一生。
二
白纸坊中学诗歌夜校的老师,还有一位朦胧诗悍将——杨炼。我跟杨炼一拍即合,认识了就混,后来他把我介绍给顾城,才有了我跟顾城在万寿路总后大院顾城之父顾工府上的一段交往。
1985年10月,我来到位于海淀区翠微路小学的《中国电子报》当记者,从此有了跟顾城接触的机会。顾城住的总后大院离我单位只有一站地,所以我可以经常去拜访这位诗歌天才。不管是“今天”诗派还是朦胧诗,我都差着辈分儿呢,所以见着这些“今天”派前辈,我一般都保持景仰。我是一个酒仙桥大山子混出来的蓝领,怎么会跟诗歌有关系到现在也说不清。现在大山子开发成艺术区了,酒仙桥搞成影视基地了,而三十多年前就是碴架磕婆子耍流氓搞破鞋那么一烂地儿。所以我起点比较低,进入诗歌圈,人生要低开一线,多听、多看、多认识人。这样一颗平常心,使我的人际关系相对不错。所以像顾城这么怪的人,我跟他处得还不错。
1985年12月的一天中午,顾城和谢烨包饺子请我吃饭,我利用单位午休时间第一次来到顾城的家。看见门上和墙上画的全是鱼,现在回想起来,比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要灵幻多了。顾城说这是他画的,画给老于的,老于于有泽就是朦胧诗的另一位卓越人物江河。江河将顾城视为弟,顾城把江河当成哥。当然,顾城当时还有一姐,叫舒婷。
顾城戴着优雅自恋的白色厨师帽,给我讲房子、鸟儿、麦穗、湖水等一系列打动他的诗歌意象。他还特意给我讲了镜子,说镜子中的你,其实不是你,而是镜子,是镜子把你压迫成镜子。谢烨知道我爱喝酒,特意准备了通化红葡萄酒,我们吃着饺子,顾城、谢烨喝茶,我喝酒。我一边想象顾城说的镜子,一边喝着谢烨倒的红酒,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游离着,在困惑与明晰之间陷入空想。
冬日午后的万寿路暖阳高照,顾城和谢烨一路上送我,两人相依相偎,形影不离,那种感觉,现在一想起来,绝对是至善至纯。我离顾城、谢烨远去之际,猝然回首,谢烨正眼睁睁望着顾城,抚弄着顾城的鬓发,真像林忆莲后来唱的——动也不能动,也要看着你。直到感觉你的发线,有了白雪的痕迹,直到视线变得模糊,直到不能呼吸。让我们,形影不离……
后来当我得知“激流岛惨案”之后,这一幕更加斩钉截铁地钉入我的记忆中!
而到了1986年夏天,北京作协在昌平举行新诗潮研讨会,我又遇到了顾城和谢烨,跟他们聊了会儿家长里短。就在这次会上,一位极左诗人疯狂叫板顾城,说他是资产阶级自由化。而刚到《诗刊》参加工作的北大诗歌少女李英,后来变身为麦琪和英儿,以自己二十三岁的青春身躯,毅然站在顾城一边,奋勇抵抗“极左潮流”对现代派诗歌的绞杀。等到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出事之后,我才猛醒,“昌平笔会”竟然是“激流岛”的序曲。
三
我将抖动透明的翅膀,在一个童话中消失——果然,顾城猛一下就消失了,消失得巨惨烈!
1981年的某一天,二十五岁的北京男孩顾城与二十三岁的上海姑娘谢烨,携手徜徉于万寿路的晚风中。顾城突然想给谢烨写诗,谢烨说:曹子建七步成诗。顾城说:我一步成千古。谢烨问:你怎么千古?顾城答:我随江山一起千古。
然后,顾城真给谢烨写了一首诗,题名《赠别》——
今天
我和你
要跨过这古老的门槛
不要祝福
不要再见
那些都像表演
最好是沉默
隐藏总不算欺骗
把回想留给未来吧
就像把梦留给夜
泪留给大海
风留给帆。
当然,绳索留给顾城,斧头留给谢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北岛说,顾城和谢烨的离去令人震惊,这世界显得更空旷。当得知这一噩讯时,我独自呆坐,半夜喝得烂醉。
1993年的中国秋天,对中国诗歌来说,是一个异常残忍的秋天,一个优秀诗人把一个好女人一斧子劈了,然后自尽。这让我们经历过海子卧轨自杀的中国诗人根本不能接受,让我们很久缓不过来。其实,每个痛苦的诗人,都有可能跟这个世界随时了断,只是,这了断来得太惊天!来得让我们的生命都滑入了深渊。
顾城的重要性,并不在于他是一个多么出色的诗人,在于他是我们诗人中的一人。不管北岛称他为“孩子”、舒婷称他为“弟弟”、芒克称他为“战友”、杨炼称他为“伙伴”、我们称他为“城哥”,在于他是一个印象诗人——把印象刻在生命上的诗人。
现在很多人对顾城这种——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理解,认为当年他是在卖萌,装正太。没有啊,顾城从小就是一位规避风险的诗人,越规避风险,他越发觉危险。1986年12月北京翠微路寒冷的街头,他曾经跟我说:大仙,跟我走吧,要不你下一刻会冻僵。我说:我不跟你走,跟你走我会被你冻僵。顾城搂住我:好兄弟,我喜欢你,明天来我家吃饭,我给你包饺子。
生命的高空,灵魂在俯冲。难道诗人的灵魂,必须经过无数次俯冲之后,去毁灭吗?我不得而知。今年8月底,北岛来北京,我们一别二十四年。北岛跟我说:“今天”,“北青”,为了顾城。我说:必须的,《今天文学》《北京青年报》,当年我们一度几成战友。是啊,当年顾城投考《北京青年报》文艺部的身影,就这么一闪而过了吗?
有一种东西杀进灵魂深处,生命会感到疼,这种东西,就是诗歌。为什么会是诗歌?因为诗歌刚好切在生命的要害,那肯定是顾城的诗歌命中人们的软肋——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每当10月8日这一天,一柄斧头亮闪闪,同时又阴森森。何曾想到,童话包裹的斧头,成为杀害诗意和劈毁生命的利器?
四
我不喜欢把顾城之死演变成道德上的责难和伦理上的非议,同样,也不爱把海子的卧轨视为对现实的激愤和对生命的反叛。实际上,我们都是——诗歌难民!在成千上万的语言中指定一种言辞——属于诗歌的言辞。我们都是语言上的不良者,修辞学的叛将,我们蔑视语法上的操行,我们擅长在逻辑混乱中安居乐业,同时又在语义模糊中颠沛流离。我们诗人还有一个特殊性,即——永恒之悖论!我们在悖论中自大,目空一切。当然,也许自大得掉了头颅,毁了人生。所以对顾城来说,他必是孤城!他生活在一种罕见而孤绝的寓言中,有着锐利的寓意锋芒,这锋芒用到极限,就会双向刺杀,刺己刺她。他绝对是——孤城中的千古绝城,一世伤城。
顾城并不倾城,但他拔城,把生命连根拔向青天。
别跟顾城谈生命,别跟海子讲死亡——这是中国当代诗歌的基数。
曾记否,叫孤城的这座城,是怎样被顾城建立起来的,而又怎样被击碎?
还记得当年在鹿特丹诗歌节,顾城用他并不擅长的左手书法,力贯千钧,一笔九鼎,写下——人可生可死!这幅书法中,斗大的人字孤悬,可生可死四字,卑微侧立一旁。
顾城追求的,还是人。我们都是人,一样在追求本真的人,一种拥有绝望气息而独往独来的“真人”。
关键是——顾城把人,追求为城,令我们望而却步。我们永远在顾城的城外。
就像他在《阿曼》一诗中写的——不能爱的人,里面有夜晚。
一座被风云气象山川氤氲饕餮鬼魅青虫彩蝶围绕的孤城,绝不是众志成城,而是孤家寡人。
当子夜,听顾城,听他于阴间温婉的歌声。顾城的断魂何等勾魂,灵魂摇曳销魂——
灯火化渔图乃临夜所作。
时人美欲眠,光影瞳瞳。
忽烛火爆响,蜡四溢,焰骤高盈尺,结得巨蕊。
即剪,遂作此图。
余笔曰:鱼生水,水生花,花生好人家。
好人家,好人家,有人亲手,杀死了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