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在孤独地追求美国梦

谁还在孤独地追求美国梦

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意义,只有自己才会明白。

2020.08.15 阅读 616 字数 3361 评论 0 喜欢 0
谁还在孤独地追求美国梦  –   D2T

那个男人直勾勾地看着我们。
他的眼神可以说是专注,又可以说空无一物。
我觉得他有点异常,眼神空洞不聚焦,讲话的声音和方式都很奇异,因此很不想理他。
然而,在德克萨斯这个中国医生开的狭小诊所内,周围坐满了墨西哥人,你很难不去回应一个同胞的询问。

他跟妻子都穿着绿色的外套,仔细看其实是一套。他穿着防风外衣,而妻子则穿着里面的绒衣。两个人无法明确年纪,虽然看上去太过中年气质,但大概年龄与我们相差无几,大概30多岁。
带着已经怀孕34周的妻子(事实上过了32周一般的航空公司就不允许上飞机了),他来到这个城市,举目无亲,一个人都不认识。
“就是为了给将要出生的孩子一个美国国籍。”
我震惊于现在竟然还有人如此执著于这件事:也就是说还把美国看作一个必须要抵达的乐土。我以为这早就是一种过时的梦想呢。

除非父母决定跟着小孩黑在美国,否则生完小孩之后必须带着它返回中国。如果没有能力尽早送小孩到美国来读书,那么小孩的美国身份所能享受的教育优势几乎没有意义。
即使决定要送小孩来读书,大部分父母因为身份问题并不能长期陪同,那么还要有决断力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独自离开家,一个人到美国。
而这些,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

然而这对夫妇显然不怎么富裕,甚至应该经济情况并不乐观。除了穿着和谈吐外,我们还得知他用Google搜索比较了全美好几个州的生育价格,最终选定了这里,然后通过打电话等方式,寻找到了地球另一端这个小诊所。
之所以在34周这么危险的时候才来,也是为了节省费用。

真不知道他们俩是如何过了面签和海关的,以及到底是何种信念把他们带到此地。

至于我们,从喧嚣之地来到了寂静的这里,纯属偶然。我们没有去纽约。纽约不是美国,纽约是云端一个独立的王国。我们也没有去华盛顿或者芝加哥或者洛杉矶……而是来到了德州的郊区,一个最最普通的美国,准备住一段时间。

在此时国内被雾霾困扰时,这里确实空气质量好到心旷神怡。冬季并不寒冷,虽然气候反复无常,经常今天20度,明天就零下了,但室内温暖舒适。
没有车的话,在这里寸步难行。除了在市中心,很难见到任何高层建筑,都是低矮的二层房屋和空地、树林。巨型超市COSTCO铺张地平摊为一层。
沿途不见人影。
我们在这里已经待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孤独是难以避免的。

孤独是人与人之间呼应的缺乏。在国内,虽然没有深刻的连接,但我们会跟快递和外卖频繁交流、去便利店与店员面对面、与很多人一起坐地铁、去小吃店咖啡馆跟老板打交道……周围都是人,以至于形成了一种集体的氛围。
然而在这里,这些都是不需要的,一周去一次超市即可。
很少的店,没有公交和地铁,当然也几乎没有外卖。
外出饮食相当单调。人们都沉浸于家庭生活,一切围绕家庭生活而存在。
最近的超市要开10公里以上。去一趟商场来回开了100公里。

社区划分相当清晰:贫民社区、中产阶级社区、有钱人的社区……据说中国城很不安全,墨西哥人经常持枪抢劫中国人,因为中国人怕麻烦而宁可选择不报警。
同样的,诊所医生总是要求墨西哥人提前付钱,却从不担心中国人会赖账,“因为他们最听话了。”
我们居住的这一片区算是中产社区,但还是谨慎的每天晚上给房子设上安全警报,打开门口的灯。
这里就像是所有美国郊区小说里面的住宅区:宁静、寂寞,什么都不发生。

牛奶、肉、鸡蛋都很便宜。蔬菜水果略贵,但很好吃,也给人安心的感觉。我每天能吃掉好几根生胡萝卜。车子便宜,到处都是汽车售卖店。汽油便宜而且质量好。如果能达到年薪十万美元的话(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在这里可以过着相当舒适的生活。
昂贵的是一些匪夷所思的费用。比如没有按时去接小孩,让小孩在学校等待,就必须有校工看护,虽然是非常放心安全,但最后付了53美金。过了6点之后,一分钟一美金。已经进了门,因为礼貌跟校工多聊了几句,瞬间又多付了好几美金,这才是真正的“聊了几美金的天”。
为了应付昂贵的人工,来这里的中国人多半学会自己动手做所有的事情。
学驾照的时候,能感到白人的傲慢,换了一个墨西哥教练之后就友善了很多。

早年国内经济匮乏时,美国梦非常强烈而且具体:来美国挣钱,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这个理由早就消失了,毕竟更容易挣钱的是国内而不是美国。
现在人们更多是为了干净的空气、水和安全的食物来到这里。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教育和新的天地。还有是为了某种信念,某种自由,某种新的生活方式或者一个更健康的公共空间。

确实。这里放松、简单,是跟国内完全不一样的气氛。
你见不到美国人有什么焦虑的面孔。人们任由自己发胖,穿着短裤和拖鞋在商场晃荡。这里不存在跟时尚有关的气氛。可以说,感觉不到什么虚荣心的存在。
即使在我国的三四线城市,你也可以看到那里的人们对时髦的拙劣模仿和雀跃的企图心。然而这里的人连那种企图心都没有。
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很多的胖子,大概是以前人生中见过所有胖子数目的总和,尤其是那种国内罕见的超级胖子,一座移动的肉山。
虽然车子便宜,但德州人钟爱皮卡,路上很少见到豪车。
但阶级之鲜明,更甚于国内。跨年时去了一个富裕的社区,肥胖人士陡然减少,人们衣着时髦鲜亮,开着豪车,但大多数都是白人,华人和少数族群的数目随之降低。

放松还来源于严苛的法律。相邻的两栋房子间,有可能因为几米的距离差距,而一家人的小孩可以坐校车,另一家就不可以。规定就是如此的详细,而且严格执行,没有商量的余地。
朋友因为不知道路边停车要预先付钱,不管事后如何解释,还是被开了128美元的罚款。高额的、严格的罚款,保证的是一切有序的进行。
所以没什么好焦虑的,按照规矩来就好。
别想着投机取巧。也不要害怕。

很多中国人赤手空拳来这里重新建立生活,故事各种各样。这种努力令人敬佩。
但如果不身处自己的文化之中,要建立真正的生活将会非常艰难。
当然有很多中国人在美国过着美好的生活,他们早早在这里读书,受过优越的教育,因而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和事业,深刻融入了美国社会。
但作为中途而至的移民(几乎都是人到中年的投资移民),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很难的,更别提自我实现。能做的工作也多半与华人相关或者依然是服务国内人群(留学中介、月子中心之类),想要进入主流社会近乎不可能。
普通人不得不在长久的孤独中,努力适应另一种文化。

最让我迷惑的是,我无法理解普通美国人到底在追求什么。这种隔阂如此的明显。你走在中国的道路上,遇到的每个人,你能感觉到他们的渴望、焦虑和厌恶。然而美国人,可以说,生活在一种放松之中,你会好奇他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朋友的男朋友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年轻人,在中国待了六年,现在准备去日本找一份工作。即使身在中国,他依然没有任何焦虑的心态,并不像同龄的中国男人一样,想着要买房、结婚生子。晃荡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状态,生活的可能性也很多。
而这种晃荡的状态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大概就是“搞不懂这个人在追求什么”吧。
就像我看着美国人所产生的一种近乎失重的疑惑。

在雾霾严重的冬天,“移民”两个字挂在很多人的嘴边,然而真正下定决心去做,实现移民的并不多。
移民这件事的复杂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虽然拥有了更为健康的公共空间,私人生活却要面对很多的挑战和不适应。饮食、社交、娱乐都不得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将自己连根拔起,重新栽种,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虽然健康安全的水、空气、食物是最基本的需求,但人欲望多元,各种层次,并不是有了这些就能满足。
移民在国内环境糟糕的现在,重新变成了一个急切的梦想。然而这个梦想同时又艰难、复杂,充满了不确定和失落。
鼓吹移民的人很多,但没人能回答:“到底怎么移?移过去如何生活?”

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大概确实就是不知何处去的“迷惘一代”。

我经常想起在那对穿绿色衣服的夫妇,他们身上那格格不入的紧张、焦虑和孤独,还带着一种兴奋和憧憬。两个人抱着一种近乎天真的想象,像是堂吉诃德一样追逐。这简直映射了一种更大更广泛的国民性的孤独:关于我们这国人在焦虑的环境中、在矛盾的现实里,要如何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并且准备付出怎样的代价。

就像此时此刻,面对2017年的到来,每个人在兴奋中夹杂的惶惑:明天我们究竟该如何?要不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是继续随波逐流?
每一年的结束和开始都是对自我的拷问:“我今年做对了吗?明年还能做什么?我能改变现状吗?”
这些问题困惑着每个人。
而其中的得失,每一个选择背后的意义,只有自己才会明白。

荞麦
Aug 15, 2020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

  • 爱的恐怖主义

    我的爸妈都出生于50年代后期,可以说继承了前一代悲惨的命运,却没有迎来新的转机。他们经历了大饥荒的童年,贫困的青年时代,又经历了“文革”,很多人都没有能够完成最基本的教育...

    荞麦
  • 就像眼泪消失于雨水

    如果让我们来谈论那些度过的时间,即使努力去回忆,大部分也都是没有意义的。或许有一些有意义,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总是让人难以分辨。有时候是过了很久才知道的,久得你都没意识...

    荞麦
  • 谁此时没有房屋

    在北京,年轻人们周六的午饭时间是下午四点。天气好的时候,比如现在这种温度尚比较合意的初夏时分,春天的骚动与喧嚣也渐渐远去,空气中都是慵懒的味道,什么都是可以被允许的,...

    荞麦

D2T © Copyright 2016-2024

d2t.bksee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