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老外成了央视主播

假如老外成了央视主播

如果一种公共议题反复被人拿出来探讨辩论,那么理论上大家都应该能够在这个过程里面学习到更丰富的认知方式。可是一种议题的循环再现,有时候也是病理性的,恍如童年的…

2019.07.10 阅读 969 字数 1357 评论 0 喜欢 0
假如老外成了央视主播  –   D2T

如果一种公共议题反复被人拿出来探讨辩论,那么理论上大家都应该能够在这个过程里面学习到更丰富的认知方式。可是一种议题的循环再现,有时候也是病理性的,恍如童年的不幸遭遇,一再以不同的形状重现于午夜的噩梦,或者任何杯弓蛇影的幻觉联想之中。

例如明星加入外国籍,每年起码要谈个三四次,每年我们也都能找出几个“汉奸”的嫌疑犯。大家为什么如此关切爱国这个课题?这种议论方式的重复乃至于垄断,很容易就会阻碍了看待事情的更有趣也更有建设性的角度,比方说人才的竞争。

没有一个国家不想保有更多的人才,而人才的来源则不外乎自己培养与对外引入两种。拿巩俐来说,我不知道她移民新加坡算不算是为新加坡增加了人才,但我知道新加坡在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上从来就处在一个主动出击的位置上。与它本是同根生的马来西亚自从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就排挤掉不少优秀的华人精英;而新加坡则近水楼台,很方便地就把这些无法在祖国大展拳脚的精英吸纳了过去,成为这个弹丸之地的发展动力。近年中国崛起,新加坡又把目标锁定在中国身上,不只用奖学金吸引中国学子,还让他们不用费太大功夫就能取得移民入籍的资格,反过来变成进军中国拓展新市场的先锋部队。

不妨再看一下美国的情况。今天的美国已不是当年那块有待拓殖的新大陆了,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三,人均教育水平也属世界前列,可以说是要用什么人就有什么人;为什么它还要持续拉拢移民,甚至冒出网上“绿卡彩券”这种怪招?其实在对待国民身分这个问题上,美国的策略可说是新加坡的老祖宗:只要你有才华,有我需要的能力,不管你出生在什么地方,我都欢迎你。

比起新加坡,美国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的制度和土壤的开放;既然一个非洲移民的第二代都能当总统,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美国还是诺贝尔奖的大赢家,它生产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数目乃世界之冠,这里起码有一半是移民或者移民第二代。就拿所有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人来说吧,在得奖的时候他们几乎全都拥有美国国籍,其中有的生在中国,有的甚至在中国完成本科教育,但最后给予他们良好研究环境和资源的,却是这片大洋的彼岸。

为什么美国能让这些中国人摘取学界桂冠?何时我们才能见到一位在中国本土的学术机构做研究的中国学者得到这份殊荣呢?这是很多爱国心切的中国人都曾问过的老问题。在我看来,我们其实还可以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提出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见到一位任教于中国大学的日本学者、英国学者,甚至一位美国学者赢得诺贝尔奖呢?如果有那一天,大家会不会觉得这也是中国的骄傲呢?

假如我们的学术体制和文化环境非常优秀,不只可以吸引已成名的外国名家来这里过上半退休的优渥生活,还能引来一群正处黄金岁月的青壮学者到此钻研学问,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孵育出顶尖的中国籍学者。只不过到了那时候,“代表”中国去领诺贝尔奖的人在人种上是不是中国人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个国家的土壤丰美,社会开放,真真正正不负大国之名。

面对人才流出和移民的现实,要思考的课题不只是他们爱不爱国,也不只是怎么留住他们,更是如何不让中国成为全球人才竞争的净出口国。同时,我们也许要调整一下心态,换掉那种常见的种族爱国主义;想想看,要是有一天,一个长得像“外国人”的人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上,甚至当上了国务院的部长,我们是不是承受得了?

梁文道
Jul 10, 2019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

  • 假如在茶餐厅,一个洁癖怪

    和许多香港人一样,我是茶餐厅和各式面档的常客。而常常光顾茶餐厅和面档的人,想必都会注意到桌上那个餐具筒的古怪。说它古怪,是因为那个筒的高度永远要比插在里头的刀、叉、匙...

    梁文道
  • 敬酒要喝

    我得先说清楚,夜总会一类的地方我是很少去的。不是我有多正经多清高,而是我真的很不喜欢那种昏昏暗暗灯红酒绿的地方;每次处身在那样的环境底下,我都会觉得自己特别低能,我不...

    梁文道
  • 选择太多

    偶尔有人抱怨,如今过年的气氛不如以往。想从前,大年三十晚上开始,街上一切店铺都已经关上了门,直到初三,才略略恢复常态,食肆商家才又开始了买卖。年假那几天原是大家休息,...

    梁文道

D2T © Copyright 2016-2024

d2t.bksee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