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恐怖主义

爱的恐怖主义

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词语。爱的背后不可避免有控制和占有。

2023.02.22 阅读 160 字数 3256 评论 0 喜欢 0

我的爸妈都出生于50年代后期,可以说继承了前一代悲惨的命运,却没有迎来新的转机。他们经历了大饥荒的童年,贫困的青年时代,又经历了“文革”,很多人都没有能够完成最基本的教育,是挣扎着才生存了下来。
就好像趟着历史的河而过,而这条河光怪陆离,变幻万端,一切不由自己控制。十几岁时妈妈被征召去参加集体建设,跟着大人们去河里挑泥,一直没能再长高。多少年后我跟爸爸吵架,说他什么都不懂,他忽然红着眼跟我说:“你上了大学就了不起吗?我本来也可以去上大学!”本来要被保送上大学,却因为没有背景,被人背后使手段刷了下来。
爸妈第一次见面相亲,妈妈留爸爸吃晚饭,煮的粥里只有几粒米。
情意绵绵的背景,是悲哀而贫困的现实。

爸妈以令人敬佩的、超越自我的方式教育我们,但这种超越终究是有限的。
虽然竭力把我跟弟弟都送进了大学,也尽量支持我们的所有人生选择,当然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无奈。最终我们俩成为周围所有人中最为叛逆的两个小孩,还是出乎爸妈意料之外。
我从大学就开始尝试独立,然后越来越独立,跟他们越来越无法沟通。
最终在我30多岁时,互相摔电话。
爱变成了刀,和刃。

50年代末出生的人,因为时代的原因,不可避免有一些共同特征。这不能责怪个人,是长久的匮乏、痛苦,对人的压榨导致的。
比如,一切以实用为主,任何装饰的审美的享受的……都被斥为浪费和错误。
我们出国玩,是爸妈不能理解的消费。
买衣服,也被认为是浪费钱。
家里的装饰,在他们看来都毫无意义。这张桌子和那张桌子有什么差别呢?
任何美学上的需求,在他们看来都匪夷所思;任何对于快乐的追求,在他们看来都是放纵。

当然追根究底,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焦虑。
挣钱对他们来说,一直都太难了。花钱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他们,根本不能忍受我们给他们买东西。
带他们去商场买鞋,没有一双的价格他们能接受。买衣服,也一样。
带他们吃饭,首先是不肯点菜,问什么都不要吃。吃一点点就觉得太多,其实根本吃不饱。吃完他们非要知道花了多少钱(自己抢单子看),知道了又很不高兴(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吃饭?)。
带他们去吃甜品,坚决不肯吃,拉着脸,让服务员也很尴尬。
我自己买了杯咖啡,买了块蛋糕,一共58块钱,被我妈说了一下午。
彼此消费观之间的巨大差异,使每次相聚都成了互相折磨。
我们想带他们吃好的餐厅,想给他们买礼物。但最终的结果是差点要在商场打起来。
他们不能理解正是钱的流动造就了城市,这座城市每时每刻都在吞吐金钱,我的薪水也是其中流动的一部分,没有消费就没有收入。不安全感令他们只懂得固定住金钱,但金钱恰恰是最无法固定住的。存钱存钱,他们不停地念叨。给他们钱花,他们也不会真的拿去消费,而是存起来。但事实上存钱其实是最容易贬值的。多少年前小心翼翼存下几万块,现在又有什么用呢?
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想向父母借5万块钱加上我自己的一点积蓄作为首付买一个大概60平米的房子,父母当然觉得匪夷所思,毕竟我才刚刚签约工作,还没正式拿工资,为什么要买房?当时那套房子的价格是28万。现在大概200多万吧。
当然也谈不上后悔。毕竟我也没有很清晰地认识到房地产是怎么一回事,纯粹是想有个自己住的地方。第二次决心要买房,是买完之后才告诉爸妈的。

金钱无法回报父母的爱,是因为他们不能享受金钱。
如果想要报答他们,就要以自己的人生为献品。
爸妈对于我的职业选择,一开始就有很多失望。他们期待的当然是我能够去当公务员,或者大型国企,再不然当个老师。从此安安稳稳,什么都不要想,顺顺利利地过下去。然而这些工作对于他们那一代来说是非常好的工作,现在或许也是。可我自己对于职业,追求得更多,感受也复杂,已经跟他们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了。
弟弟自己创业,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走入歧途。弟弟的公司创立了好几年之后,他们依然会偶尔跟他说起:“要不你还是去找个工作?朝九晚五多好啊。”
职业就罢了。毕竟超出了他们的认知。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催促我结婚生小孩的念头越来越急迫。其实很多我这个年龄的女生有可能还是单身,但我妈却觉得这是我的dead line了。跟她说城市里结婚生小孩是会晚一点,而且即使40岁生小孩也没有问题的,又举几个朋友的例子。得到的回应是:“你就不能跟正常人做朋友吗?你就是被这些朋友带坏了。”
不断催生小孩的原因,一方面是担心我的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慢慢退出工作和劳动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
对于他们来说,往下最合适的一份工作就是:帮我带小孩。
在沟通最艰难的时候,我建议妈妈出去玩一下,或许出门心情会好一点吧。然而妈妈歇斯底里地否定这个建议:“我不想玩!我只想帮你带小孩!”
打电话来会哭,说自己失眠,就因为我没有生小孩,她觉得人生的悲剧正在缓慢开启。
父母一生埋头劳作,也就谈不上什么兴趣爱好。以我和弟弟为人生目标,以我们的人生为目标。因为缺乏安全感,时时刻刻替我们担心。一旦不按照他们的想法进行,他们就焦虑、歇斯底里,觉得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特别可怕。
想带他们去看世界,看风景,让他们知道自己年轻时错过的东西,想尽量补偿。
也想让他们知道世界之大,人生有很多种。
然而他们身陷牢笼,一步都不肯走出来。
被摧毁的一代。习惯受苦的一代。
在受苦和劳作中,他们才觉得安全。
看到朋友圈里晒父母爱打麻将,爱买衣服买包的,我都很羡慕。我希望自己有一对不靠谱的父母,他们压榨我,只想着去打牌、讲八卦、买东西,每天高高兴兴的。
然而他们只是爱我爱我爱我。给我爱的恐怖。

虽然我的父母出生于最艰难的年代,思维最为顽固,然而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甚至不是一代人的困惑。我关注一个在美国读书工作也长得不错的女生,日常研究美妆甚有心得,也算新晋网红,她前几天发了一条动态说:“爸妈让我回国当高中老师。”这并不是抱怨,更像玩笑,发现自己已经走得那么远,父母对她的期望依然没有变。90后受到父母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父母对他们的生活也参与得更多,但90后比较习惯这种参与,两代人的思维差距也并没有那么巨大,相处更为愉快。但我也经常接到很多年轻读者的私信,倾诉自己与父母的矛盾,不外乎自己想要的人生与父母的期待形成了歧途,不知道何去何从:想坚持自己的想法,又怕父母伤心,或者怕自己是错的。

爱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词语。爱的背后不可避免有控制和占有。父母给予的可以说是“无条件的爱”,但爱有时候本身就是束缚。父母要的不是回报,而是真诚地希望你幸福,害怕你的人生会陷入不幸,为此殚精竭虑。“我是为你好。”这句话并不是假的。父母一辈子领悟了很多的道理,其中很多说是真理也不为过。
但人们如果相爱,最难以明白的一件事就是:每个人追求的从来不是完全正确,而是甘愿犯下属于自己的错误。
卡佛写过一首诗,叫《雨》,最后几句是这样的:
我能否这辈子重新来过?
还会犯下不可原谅的同样错误吗?
会的,只要有半点机会,会的。

我自认为在每次的重大人生决策中,带着稀里糊涂的态度,过分依赖情绪,因此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一个正确的决定。从挑选大学、专业,到毕业随便选工作,莫名其妙的跳槽,找男朋友也相当随意。如果我能正确谨慎地对待每一个选择,现在说不定过着另一种生活吧。然而正是这种毫不在乎犯错的态度,慢慢变成了现在的我,一个崭新的我。
人要建设和完善自己,是多么漫长的道路,最后道路通向何方,无人知晓。对此我们也不妨满怀期待,因为我们被带到人间的意义,就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毕竟,就连科幻小说中的复制人都在期待拥有自由意志。作为人类,执行自己的自由意志本来就是不可推卸的天职,即使自由意志有时也是幻觉。

中国所有的传说故事中,我最爱的人物就是哪吒,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以求彻底决裂。这是中国传统故事中,最为激烈的一个角色。孝道为上的中国,竟然出现这样一个人物,如此歇斯底里,如此决绝,是血与泪的混合。人跟原生家庭的决裂,是成长的第一步,而成长的最终一步则是跟父母的和解,也是跟自己和解。这是不可省略的。人既不能永远不走出家庭,又不可能一辈子当哪吒,有时父母不过是我们的一个旧版本。
爱的恐怖与温柔,不管好坏,我们都带着这份爱上路吧。

荞麦
Feb 22, 2023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

  • 听着,我们正在谈论战争

    开始只是像个玩笑。两个人从地铁出来,边走边嘲笑刚刚莫名其妙将手搭在陌生人肩膀上的大叔。他说:“人家又不认识他。”她说:“上一辈的人嘛,有时过度热情。”他穿着刚买的蓝色帽衫...

    荞麦
  • 如果你碰巧醒在错误的夜间

    下午三点,竟然还是一辆车都打不到,有辆车几乎要停下来了,却在一刹那又加快了速度,从她身边冲了过去。“嘿!”乔乔只来得及愤怒地拍了一下它的后备箱。之后她从一个...

    荞麦
  • 漫长的一天结束了

    我跟妈妈,一大早,大概是5点半就起床了。妈妈将前一天晚上的饭热了一下,又煎了两个鸡蛋,拿出一碗萝卜条,全部摆在我面前。我脸有点黄,吃不下东西。班上好几个同学都得了甲肝...

    荞麦

D2T © Copyright 2016-2024

d2t.bksee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