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孩子的七大奇葩看法

古人对孩子的七大奇葩看法

在所有野生动物中,孩子最难管教。

2022.03.02 阅读 561 字数 2482 评论 0 喜欢 0

一直以来,孩子似乎都是令人费解的小怪物。似乎从古时候起,社会就开始以不同方法应对儿童的这些特质了。

我们这个时代会出现“小莫扎特”、竞争激烈的幼儿园、盛行的网络霸凌,但是在古代,人们更担心孩子的生命安全,他们会向狮面人身像祈祷,希望孩子治病时药里加入的蜥蜴没有出错,希望非基督徒生出的孩子能够四肢健全。

没有什么会比一个哭闹着想要睡觉的孩更能无限激发人类的想象力了。如果你觉得母亲讲的那些故事不过是些老生常谈,那么不妨哪次试试把陶瓷碎片给婴儿玩,或者试试通过分辨孩子出生后发出的“第一声”来预测他们会不会夭折(我说“试试”的意思是永远别真去这样做。)

古希腊人似乎认为孩子属于动物园,而阿兹特克人往往会残害瘦弱的婴儿。在古代社会,孩子的处境一直非常尴尬。因此,除非情况特殊,现代社会孩子的生活环境还是非常无忧无虑的,尤其是没人会徘徊在他们周围,让他们安静一点,不然就吃了他们。如果你感兴趣的是育儿技巧,那么这篇文章可能并不适合你。下面就是历史上人们关于孩子的七大离奇看法。

1. 孩子是湿热的小野兽

一直以来,人们都因为熊孩子的调皮行径而苦恼不已。现在的父母可以从古希腊人的观点中得到启示——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内的希腊人认为,孩子天生就比成人更加湿热,这意味着他们脾气更加暴躁,“尚未发育完成”的身体非常柔软(成年之后,身体就没那么柔软了),也更加贪心、吵闹、无理。(好吧,或许这确实是一个重大发现。)

柏拉图在《法律篇》中写道:“在所有野生动物中,孩子最难管教;最重要的是,由于他们还没能完全具备思辨能力,所以孩子不但非常狡猾,还比所有野兽都傲慢。”古希腊人一般认为,孩子精力过于旺盛,需要通过教育让他们平静下来,进而变得更加讨人喜欢。阿尔忒弥斯女神同时掌管儿童和野兽也不无道理,这二者实际上被当成一回事。

2. 被蜥蜴咬伤能治愈孩子的疝气

在古罗马的孩子们,最好别生病。否则,就算病痛不会危机孩子生命,一些治疗方法也可能夺去孩子的性命。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在《自然历史》(Natural Histories)一书中整合了一份治疗儿童疾病的民间偏方,令人震惊而又无法接受。(普林尼自己也表示,谈到一些偏方时,“根本无法让人保持理性”。)比如,若是孩子的牙齿长得不好,人们就会将毒蛇脑部的一块皮肤贴到孩子身上。若是孩子老是尿床或者尿裤子,那么就得吃死老鼠。

然而,最离奇的是治疗婴儿疝气的方法。为了治疗疝气,人们会让绿色的雄性小蜥蜴去咬孩子,然后将蜥蜴挂起来熏死。

3. 孩子出生后哭声不对便会夭折

几千年以来,人们似乎一直认为,孩子出生后的哭声预示着他/她能存活下来。其实,孩子的哭声只能证明气道通了,或是孩子不高兴了。然而,古代埃及人对孩子的第一声哭喊进行了更加详细的分类。《埃伯斯伯比书》(Ebers Papyrus)可追溯到公元前1550年左右,这本医药典籍认为新生儿的“第一声”对未来非常重要。文中写道:“孩子出生那天,若发出的声音是‘ny’,就能安然活下去,但若发出的声音是‘mebi’,便会夭折。”在当时的语言系统中,这两种声音似乎并没有什么明确含义。可能是古埃及人发现,健康婴儿的哭喊声比含糊嘟囔声听起来更让人放心。人们还会注意观察孩子,看他们是否“呻吟”,或是是否会将头朝向地板,这两种情况都被视为夭折迹象。

4. 非基督徒生出的孩子可能如同“肿块”

牛津大学巴德里图书馆藏有中世纪最引人入胜的文本之一:《弗农手稿》。这份手稿收集了14世纪以来大量的中世纪诗歌和散文。(无论是在重量还是在重要性方面,该手稿都很突出,巴德里估计其篇幅是《战争与和平》的2.5倍。)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属《肿块儿童的故事》,讲述了一位白人基督女子与一位非基督男子结婚(他是“撒拉逊”之王,可能是当时的阿拉伯人或穆斯林。)文中记载,这位女子生了一个孩子,但却如同“肿块”,没有四肢和五官。这对父母极为恐惧,忙让孩子接受洗礼,之后孩子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学者认为这个故事“过于简单化、非常粗俗并且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但同时也指出,不同种族的人结合并且其中一方是非基督徒的话,生出重度畸形孩子的情况并不罕见。

5. 啼哭的婴儿可能会被女神吃掉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对婴儿哭闹尤为担忧。在他们的文化中,如果父母没能让孩子安静下来,哭声太大就会“激怒”众神,给人类包括孩子带来灾难。当时人们认为婴幼儿尤其容易被拉玛什图女神伤害,她专门捕食三岁以下还没断奶的孩子。拉玛什图女神这一形象源自噩梦:她拥有狮子的头、蛇的阴茎、鹰的爪子,很喜欢吃婴幼儿,尤其是他们的骨头。为了防止拉玛什图女神伤害生病的孩子,人们会精心准备祭祀仪式,提供贡品,免得她饿肚子,很多怀孕的美索不达米亚女性和母亲也会带上护身符,试图吓退她。

6. 要给女婴陶瓷碎片当作玩具

在中国古代的汉朝,班昭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性别角色概念,这位杰出学者撰写的《女诫》非常著名,因为她本身便是一名女性。班昭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历史学家和学者之一,因此她对于汉朝女性角色的看法相当令人不安。

在《女诫》中,她颇带赞许意味地写道:“女婴出生后的第三天,我们的祖先会遵循三大习俗:第一,将女婴放到床下;第二,给女婴一块破陶瓷片玩耍;第三,准备祭品,告知众神女婴的诞生。”班昭解释说,把孩子放到床下表示女婴“地位卑微”,危险的碎陶瓷片意味着孩子会“用心干活”,告知众神说明“女性应当明白自己的主要家庭职责就是祭祀”。

7. 应在婴儿身上留下切口

说到阿兹特克人的童年,很多人可能会立刻联想到儿童祭祀,这种想法并不离谱。阿兹特克人会定期向雨神特拉洛克献上42名孩童当作祭品,并且祭祀之前会让孩子哭闹起来。然而,即便没被当作祭品,阿兹特克孩子的人生也并非易事。根据文章记载,孩子出生20天左右,便会被带到寺院或以后要上的学校。这一典礼非常严肃,是封闭性的,会在孩子身上割出伤口。男童的切口在嘴唇上,会镶入珠宝;而女童的切口则位于胸部或臀部。相比之下,维多利亚时代的学校老师鞭打孩子可就没那么残忍了。

原文选自Bustle。
作者丨JR THORPE 译者丨李碧霞

文谈
Mar 2, 2022

    相 关 文 章 返回顶部

  • 为什么医生容易变成作家?

    近代的契科夫到当代的卡勒德·胡赛尼,许多小说家同时还具有另一个身份——医生。 一位医生尝试探索这其中的奥秘。 从古到今,有许多人既是著名医生又是创作作家,比如契科夫(Che...

    文谈
  • 面对熊孩子,父母们都说过哪些逗比谎言?

    网友们在红迪网上晒出了小时候听过的各种善意的谎言,表示“很受伤”——有些人甚至直到成年后才发现那些话是假的。 这些谎言大多出自父母或熊哥哥、熊姐姐之口:小到“糖过敏”,大到...

    文谈
  • 有些情绪,难以翻译成言语

    从“gigil”到“wabi-sabi”再到“tarab”,有很多外来情感词在英语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学会识别和培养那些情感体验会让你的人生更为丰富和成功。 你是否曾感到有一点“mbuki-mvuki”...

    文谈

D2T © Copyright 2016-2024

d2t.bkseek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