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逗小孩似乎是一种习惯,每到过年,走亲访友,朋友聚会时,只要有小孩在场,总免不了逗上两句。
逗小孩并非一定错,很多人逗小孩也是觉得小孩可爱,想和孩子玩耍。但这“逗”,应以使孩子快乐为目的,只是在中国,逗小孩往往不是这样。
“叫爸爸,压岁钱就是你的了。”
“你是你爸妈捡来的,不信你去问。”
“妈妈生了小弟弟就不爱你了。”
“小胖墩,再胖下去你爸妈就不要了。”
“你尝尝,这酒是甜的。”
中国人普遍喜欢和小孩开玩笑,这玩笑,通常是大人笑得不亦乐乎,孩子却莫名其妙。在很多人眼中,是因为喜欢孩子才会逗他玩,是对孩子友善的表现。
然而,这“逗”法合适么?小孩真的喜欢这样的“逗”法么?
“逗小孩”,一个“逗”字,掩盖了太多“坏”大人对孩子的残忍。
因为是“逗”,所以孩子就必须承受大人的语言暴力,孩子的难过、窘迫或恐慌都不重要,大人们的欢乐才是主要的。如果父母制止,就要被人笑话太护着孩子,小题大做。而孩子如果生气就是不经“逗”,不高兴就是太娇气,反驳就是不懂事。
仿佛,孩子唯有开开心心被“逗”才是懂事的孩子。可是那些“逗小孩”的大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其实一点都不“懂事”。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推崇不强人所难,体谅他人,尊重他人,然而这份尊重,到了更加需要爱护尊重的孩子身上却消失无踪了。大人用各种黑色的玩笑只是“逗小孩”玩,孩子听到这些玩笑不开心就是不懂事。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为,竟然成了中国式对待小孩子的方式。
因为在中国式的教育中,孩子是不必被尊重的。大人总习惯于把个人的想法传递给孩子,然后武断地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喜怒哀乐,都随着大人的心情而定。而“逗小孩”,则是小孩最好玩的地方,一个人可以逗,一群人也可以。一个孩子可以逗,一群孩子也可以逗。
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逗小孩”的绝招。从捏脸到说一些“谎话”来吓唬小孩,从抛举到骗小孩喝酒。很多人在逗小孩的时候,自己乐在其中,可是没有人想到,要尊重这个孩子,没有人想过,孩子经历这样的事情听到这样的话,会有多难过。
从佯装抢食物的“这个给阿姨吃吧”,到假装威胁恐吓的“再怎么样就把你带走”,看着小孩子或紧张、或惊恐,一群人都有着看动物园小动物表演的快感。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是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却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
2009年,网上一段“两岁男童吸烟说脏话”的视频在人们的反感中被一笔带过;2015年,攀枝花2岁男童被灌酒后中毒身亡以及广西2岁男孩被灌酒后变痴呆的事情没有让人们警觉;2016年某视频网站盛典上,颁奖嘉宾跟小孩的尴尬玩笑,在人们的声讨中无疾而终。
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却始终没有引起大人们的反思。在逗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喜怒哀乐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人如何尽兴,如何开心。
我们通常都认为孩子是最具灵性的,也认为孩子是最单纯的,可是在“逗小孩”的时候,却从来不考虑大人们一句有意无意的话他们是否可以理解,能否接受。
如果孩子哭闹,则是:“哟,这样就哭了,真没出息。”从来没有人细想过,孩子哭闹已然是不愿意接受的表现。
无端受到戏弄,已是莫大的委屈,却还要再受奚落。更让孩子难过的是,有些父母碍于情面,不仅不制止这种行为,反而在孩子委屈的时候也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批评孩子不懂事。
是的,在大人心中,这不过是个玩笑而已,一点都不严重。可是在孩子心中却不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名词叫做玩笑,还不知道大人的玩笑,只是因为大人感觉好玩的戏弄。
他们无法分辨那些话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所以即便再“离谱”的玩笑,也会引起他们的不安或恐惧。况且,每个小孩的脾性都不同,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也不同,没有原则的逗,只会对小孩的心理造成伤害。
孩子不懂,可是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对善与恶的感知。相反,因为孩子的世界太过纯粹,所以对于别人的善与恶,他们更加敏感,哪怕你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影响他们对事物的判断,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的创伤。
甚至,有些人逗小孩被制止之后还不满,我是喜欢他才逗他玩的。
这喜欢,还请收回。这不是孩子幼小心灵所能承受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懂得这玩笑后只是大人的百无聊赖,他们能理解的,更多的只是接收到“妈妈不要你了”这句话时的恐惧。
请不要随意和孩子开玩笑,哪怕是善意的玩笑。你永远不知道,一句玩笑话会不会毁了他的一生。
一个玩笑,如果被开玩笑的人感觉不好笑,那么这个玩笑,无疑是个失败的玩笑。更遑论还对被开玩笑人的情绪不管不顾,只在自己的假想中不亦乐乎的玩笑。
玩笑话不仅会混淆孩子的是非判断,更会毁掉大人们在孩子心中的可信度。要知道,真正的玩笑,一定是在一定的度之内,在确保对方不会受到伤害的情况下才可以开的。
而利用孩子无条件的信任,拿他们眼里至关重要的事情开玩笑,享受把小孩子的情绪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快感,这不是玩笑,这是戏弄。是身为成年人,以年长的特权,在消耗一个孩子最干净的信任和真诚。
玩笑,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之上的么 ?难道不是应该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么?
然而,没有大人关注这个问题。似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刻薄和幽默是两码事,口无遮拦和坦率更是两码事。因为在中国式的习惯中,口无遮拦是关系好的表现,所以,熟人之间不必介意距离,却忘记了我们文化中,也有“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这样的分寸。
对他人有分寸,对世事有分寸,才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